找到相关内容2604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小龄童:传承西游文化 弘扬佛法精神

    、感谢《西游记》、感谢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传奇伟业。 六小龄童介绍,在今年,自己写了一本名字叫做《六小龄童品西游》的书,主要讲的就是西游文化对我们现实生活中影响的魅力。同时,在全球首播立体电视剧《吴承恩...理想和信念远远超出了物质利益层面,拼搏进取,坚韧不拨,不屈不挠,永不言败,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借鉴意义。 以扮演孙悟空成名的六小龄童,目前担任两个地方的玄奘大师爱心大使和纪念馆馆长,一个是玄奘大师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13090793554.html
  • 厦门太平岩寺启建水陆法会通告

    孤魂等众,借此水陆殊胜功德早日往生净土。   同时邀请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、闽南佛学院教务长传明法师、中国佛学院戒毓法师等作《皈依在修学佛法中重要性》《忏悔的理念对现实生活中的意义》《回向--破除我法二执,契入无上佛果的关钥》《读诵经典、持名佛号之观行》《大乘经典对圆满佛果,构建和谐世界之启示》《瑜伽焰口之观行与现实修学之利益》主题讲座,开启汉传佛教仪式到内涵的大乘佛教的修学理念及殊胜性...

    佚名

    |通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6/13331725309.html
  • 南山寺的十八罗汉

    后梁塑十八罗汉在大雄宝殿。十八罗汉中睡罗汉最有名,也最吸引人。他姿态优美,栩栩如生,使人赞叹不已。这些塑像,是我国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中宏伟杰作,也是历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的结晶。其中有坐的,有躺的,有前倾的,有后仰的,还有说话的有和侧耳聆听的……神态生动,多种多样,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姿态表情,真是“如笑如语,惟妙惟肖”,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。可惜,其中有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2955012.html
  • 戏与梦

    戏与梦 林清玄 一位在电影上都演出完美爱情的女明星,现实生活的感情却一再遭到挫败。 当她接受记者的访问时,感慨地说:“演了这么多年的戏,设想到演自己是最辛苦和失败的,因为演别人时可以根据...旁观者清,当局者迷;站在岸边时容易客观,身陷洪流时就会迷乱了,在现实社会,我们可能看到心理学家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心理情结;专门为人解答婚姻爱情的人,自己的爱情婚姻可能一塌糊涂。 由于真实人生没有剧本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875837.html
  • 名人谈断食

    其天下之人,不达其要者,但以味适口充腹饱胃,以养其性命,恐隔滋味而已;然其脏腑,长欲蒸心乱神,反资百疾,以至夭。 —《庄周气诀解》 所食愈少,心愈开,年愈益;所食愈多,心愈塞,年愈损。 —《博物志》张华(西晋) 欲要长生,肠要常清。 —葛洪(东晋) 要想年轻,肠道常清,要想不死,肠中无滓。 —西方谚语 现实生活中,许多人忽略或无法维持动态平衡,往往饮食营养不均衡,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环保|拯救地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232882861.html
  • 问:和尚吃素为什么还那么强壮?

    佛教讲因果。身体健康长寿之果报,是以不杀生(命)、放生、护生为因的。而不在于吃素与否。[当然吃素也是不杀生(命)、放生、护生的具体表现之一。]现实生活中不乏食肉者也强壮的例子,这是由于前世种下如上善因的种子,今世果报现前的缘故;现在出家吃素的人中(包括和尚)也有很多体弱多病的,那是由于前世种下恼害生命的恶因,今世果报现前的缘故。另外,佛在世的时候,信徒们是托钵乞食,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,不是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8063482879.html
  • 甘肃天水麦积山:辉煌的石窟文化艺术

    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。北魏造像秀骨清俊,睿智的微笑,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,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;西魏、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,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;隋唐造像...佛教的清规戒律,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,加以艺术的夸张、想象、概括、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:佛、菩萨、弟子、供养人等形象。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,第123窟中童男、童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356715.html
  • 麦积山石窟文化

    菩萨、飞天等形象的塑作,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。   二、 艺术  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。北魏造像秀骨清俊,睿智的微笑,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,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;西魏、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,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;隋唐造像丰满细腻;宋代造像衣纹写实,面貌庄重。   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。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20092845.html
  • 读坛经之启示

    实在愧对祖师。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犹如觅兔角”。这是《坛经》又一开示学人不要把佛法与生活隔开,以免步入那种逃避现实、躲入深山古洞之中、只求自了的二乘学人所走的“焦芽败种”之路,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修不取不舍、无念无相无住之大乘顿悟般若行。  古往今来,诸佛菩萨无不是依现实生活而证菩提。《金刚经》卷首叙述如来的身教云:“尔时,世尊食时,著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,于其城中,次第乞已,还至...

    徐福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4140072.html
  • 刘立夫:佛家的处世论

    生命存在为根本目的。佛家把对现实生活现实生命的超越当作追求的终极目标,但它又以人生为中心来解释现实存在,构筑理想境界,它在承认世俗生活的某种价值的基础上,提出世俗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,并形成自己独特的...追求完善。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后,就不断与中国现实的本土传统文化相结合,不断的世俗化、伦理化,突破了高僧大德和士大夫思辨的探讨,从而与现实的日常生活相结合,并在大众中普及。宋僧延寿说:“本末一际,凡圣同源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1483402.html